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税收收入92915亿元,下降1.2%;非税收入22651亿元,增长3.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
伴随经济稳步回升向好,税收收入也逐步回升。从4月份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其中,4月份增长1.9%,5月份增长0.6%,6月份增长1%。上半年,主要税种增长平稳,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8%;出口退税1.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退1322亿元,有力支持外贸出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非税收入增幅回落。其中,5月、6月份非税收入分别下降2.2%、3.7%。
另外,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教育支出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1%。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力保民生促增长
今年以来,财政部坚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确保尽早发挥政策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李大伟近日在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严格落实预算法要求,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25年预算,及时做好预算批复下达工作。3月底前完成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在规定时限内下达有关转移支付预算,确保资金尽早到位、发挥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下达进度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支持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有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工作。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完成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作,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财政部支持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下达相关补助资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99元。建立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政策。
另外,在提振消费行动上,分两批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降低居民消费成本。在地方财力保障上加大力度,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2.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
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同时在10个省份以及雄安新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省级财政部门即可组织发行;对非“自审自发”试点地区,打通在建项目续发专项债券的“绿色通道”,赋予地方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提高专项债券资金发行使用效率。
据李大伟介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不断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由“正面清单”管理转变为“负面清单”管理,除完全无收益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房地产等项目、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以及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外,其他符合条件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同时,政策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由原来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今年上半年,各地发行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此外,对非“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的项目申报审核机制,各地依托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两部门信息系统常态化报送,两部门全年向各地开放信息系统,项目申报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
李大伟表示,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财政部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监督,推动地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截留和挪用。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资产管理和还本付息资金管理等工作。
截至6月末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
2024年11月,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切实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经履行法定程序,2024年至2026年每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李大伟表示,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于当年发行完毕,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0%,已使用1.44万亿元。
据了解,为确保置换政策及时落地见效,财政部指导督促地方加强隐性债务置换管理。一是指导各地结合市场利率水平、债务期限结构等制定债券发行计划,合理安排发行节奏,缩短债券发行和实际置换的时间差,最大程度降低利息成本。二是指导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过程中的梳理核实、变动统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完整全面、清晰翔实、数据准确的置换台账。三是加强置换债券资金监管,确保规范用于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坚决防止挤占挪用等情况,对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总体来看全国前三配资,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李大伟表示,一是减轻了当期流动性压力。通过发行使用低息的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置换利息高、期限短、风险大的隐性债务,极大降低了债务利息支出和到期债务的偿还、接续压力。二是释放了经济发展动能。置换政策实施后,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减少,释放出大量的资金资源和时间精力,助力地方专注于兜牢“三保”底线和加快经济建设,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推动了融资平台改革转型。通过加快置换融资平台承担的隐性债务,实现融资平台数量大幅压减,有效支持“实体类”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后“轻装上阵”,助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龙坤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